佛陀的诞生为此世间带来清凉圣洁的佛法,更为迷失的众生找到一条解脱之道,因此在佛诞日,寺院举行浴佛法会,来庆祝佛诞与感念佛恩。
玄奘法师为什么要西行天竺取经?
唐代高僧玄奘法师,精通经律论三藏,也称“唐三藏”。史书记载,玄奘法师西行求法,往返十七年,旅程五万里,所历“百有三十八国”,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520箧,657部。
学佛知识_什么是“开光”?
开光有胜义和俗义之分说。胜义开光:就是迎请佛陀亲临坛场,对佛像进行加持。俗义开光:就是具备相应道量的法师、仁波切,按佛教开光仪轨使法,为佛像除驱垢障,使佛像具一定的加持力。
【佛教故事】“三车和尚”窥基法师的故事
窥基,又称灵基、乘基、大乘基、基法师。俗称慈恩大师、慈恩法师。十七岁时奉敕为玄奘法师弟子,入广福寺,后移住大慈恩,从玄奘习梵文及佛教经论,成为解行超人的大德,参与译经,被称为“奘门...
南无观世音菩萨大悲救护众生
南无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的象征,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,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以南无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,是大乘佛教的根本。
恭读【藉心经说真谛】受用分享:怎样才能不执着?
首先要在日常当中来锻炼自己不动心,先做到无所谓,管它什么先来一个无所谓,大量一点,有啥值得执着的嘛!无论对境是顺境还是逆境,别人赞你、骂你、刺激你,都无所谓
为什么说因果报应是科学?
其实因果报应是至高无上的科学理论。比如你把你的手在桌子上重重拍一下,这就是因,而这一拍就会痛,痛就是果,果就是报应的表相,有因则生果,这就是因果报应。
什么是佛?_学佛知识
众生的佛性是如来佛,你们执着五蕴,六根起用而对六尘就是凡夫,六根平等、六尘不染,五蕴空寂,空无所得,无所得相也空,而空有不二,以妙有得其真空之见道,万行繁与,那个时候,你们也就进入...
什么是舍利?什么人才有舍利?
舍利为佛教圣物。源自梵文Sarira,又译实利、设利罗、室利罗等。意译体、身、身骨、遗骨。释迦牟尼佛涅槃后,经火化出现了许多坚硬如金刚石的物质,佛教徒称其为舍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