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狗咬吕洞宾,不识好人心”,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不知好歹的人。而这句话的来源自然与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有关,相关的传说故事有不同版本,其中最经典的一则是这样的——
据说在吕洞宾未得道成仙之前,是个多次科举不中的读书人。从此他便不再科举,靠着祖产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。
他有个很好的朋友兼同乡,叫苟杳(ɡǒuyǎo),他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书生,家境贫寒,但为人很好极其忠厚。家中父母双亡,孤身一人。吕洞宾赏识他刻苦努力的精神,就把他请到自己家中居住,供他吃喝。
一天,一位林姓客人拜访吕府,见苟杳一表人材,读书用功,将来定有大出息。林姓客人便对苟杳和吕洞宾说道:“我妹妹长得如花似玉,若是不嫌弃可许配给苟杳。”
吕洞宾、苟杳两人意见不一致,吕洞宾怕苟杳贪恋床笫之欢而误了前程,连忙推脱不允。不曾想苟杳早就看上林家小姐,执意要应允这亲事。吕洞宾想了想,就同意下来,但有个条件:成亲之后,吕洞宾要先到新婚房里住三晚。苟杳听了大吃一惊,但人在屋檐下,不得不低头。心想自己家贫办不起婚宴,只能靠吕洞宾,无奈只能答应下来。
苟杳成亲的事吕洞宾忙前忙后,安排得妥妥当当。结婚当天吕洞宾喜气洋洋地跑前跑后,苟杳想到那条件就难过,感觉无脸见人,只能躲在一边。到晚上送走宾客,吕洞宾入洞房,苟杳呆在客房。洞房内新娘子头盖红纱,坐在床边。吕洞宾什么也没做,就在灯下看着书到天亮。林小姐等到半夜夫君还不上床,只好和衣睡下,天明醒来,夫君早已不见。
一连三夜都这样,直到第四天夜里,苟杳进洞房得知新娘子未见吕洞宾,只知有人对灯读书,天黑而来,天明而去。苟杳听得瞠目结舌,此时两人才恍然大悟,这是吕洞宾警示他别贪欢,要刻苦读书。苟杳夫妻对吕洞宾充满敬意,说道:“此恩将来必报。”
没过几年苟杳果然金榜题名,外地做了大官。一晃八年过去了,吕家不慎失火,偌大的家业顿时化为灰烬。吕洞宾一家只能搭个茅草屋度日,日子过得异常艰难。吕洞宾只好出远门去找苟杳帮忙,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苟杳府。苟杳对吕家遭大火之事非常同情,热情接待吕洞宾,让他住下,但闭口不提帮忙的事。一连三个月过去了,苟杳什么也没有提,吕洞宾只能仰天长叹:“人情薄如纸,一阔脸就变,滔滔然天下皆是也!“他便暗暗下定决心,要用自己的双手,重振自己的家业。
吕洞宾不辞而别回到家乡,却看到家中茅草屋已换成新瓦房,家中还办着丧事,妻子守着一口棺材号啕大哭。吕洞宾加快脚步进去,妻子看到他惊吓不已,忙问是人是鬼?吕洞宾感到奇怪地说:“娘子何出此言,我好好的,如何是鬼?”吕夫人看着良久才相信,细细道着“丧事"的由来。
原来吕洞宾离家没多久,就来一帮人帮忙盖房子。在他回来前几天,传出吕洞宾病死苟杳家中的消息,还送回一口棺材。今天正哭着,吕洞宾竟安然无事回来了。吕洞宾心下明白:这都是苟杳玩的把戏。他操起斧子就狠狠地劈向棺材,里面竟堆满金银,角落处还有封书信。吕洞宾迫不及待拿起书信一看,里面写着一首诗:
苟杳不是负心郎,路送金银家盖房。
你让我妻守空房,我让你妻哭断肠。
吕洞宾恍然大悟,苦笑一声:”这也是我的报应啊!“
这真是“因果业报,如影随形”。吕洞宾见苟杳虽好学求进,但家境贫寒,便接苟杳入住家中,供其吃住,让他安心发奋读书。为了警示苟杳切勿贪恋床笫之欢,便让其美貌妻子守空房三天,苟杳不负期望金榜题名。而当吕洞宾破落,苟杳不忘旧恩,倾力相助。为了激发吕洞宾的自立、勤劳精神,便让吕洞宾苦等三个月,其妻“哭断肠”。从此两家更加亲热,走动更多了。
这就是我们俗话常说的“苟杳吕洞宾,不识好人心”。“苟杳”与“狗咬”同音,传来传去的就成了“狗咬吕洞宾,不识好人心”。意思自然也变得不同,就像古文中的通假字,将错就错了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不能凭主观感受和他人的表象,就冲动地去判断他人的用心、品德等,要以正确的知见,抓住实质进行判断,否则会导致“不识好人心”的结果。
一切知见和法义依佛陀说法为准,谨遵南无释迦牟尼佛教戒!
南无观世音菩萨!更多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