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禅师带着徒儿下山化缘,归途中遇见一个瘦骨嶙峋的年迈老妪。
老禅师当即命徒儿留些干粮和银两给老妪,徒儿有些不情愿,撅着嘴嘟囔:“师父,我们干粮仅够三天,银两只得五两,我们以后的口粮可全在这儿了。”
老禅师颔首微笑道:“干粮三日总有食完之时,白银五两不足以修缮一座破庙,但与一无所有的人相比,我们师徒已属幸哉。”
说完,老禅师留下了三两白银和师徒二人两天的口粮,随后转身离去。
一路上,老禅师见徒儿闷闷不乐,便道:“生死与功德只在一念之间。”
徒儿似懂非懂,恭谨道:“是,师父的教诲弟子会铭记于心,有朝一日弟子振兴寺庙,财粮广积,定要济助穷苦百姓。”
谁知老禅师听了却轻叹着摇头。几年后,老禅师圆寂前把一本经书交到徒儿手中,却没多说一句话。
年轻的徒儿专注于扩建持庙,他心想:等寺庙筹建完毕,一定谨遵老禅师的教诲去广济百姓,弘扬佛法;可是当寺庙颇具规模后,他却又想,等庙宇更具规模后再济众弘法吧。
时光荏苒,等徒儿年至耄耋,寺庙已是金碧辉煌良田百顷。可是,几十年来他却因忙于追求寺庙外在的规模,而疏于佛法的精进和利众。
临终前,徒儿突然想起老禅师留下的那本经书,当他翻开扉页,顿时潸然。但见经书上赫然写着老禅师当年未及点明的忠告:正见助众一次,胜似诵经十年。
有位同事多年前就皈依了,但基本就停留在初皈依的阶段,平时总在忙工作,好不容易休息,又要送女儿去参加校外各种培训。他说,希望业务做好了,建一个类似会所的地方来供大家交流学习。结果忙忙碌碌这么多年,这个愿望仍然是愿望,自己因为甚少闻法故基本不懂佛理,也没能助缘到更多的同事、朋友走入菩提路。
还有好些人总在发心,等我赚到了大钱就做大供养。
以上那位徒儿,那位同事,还有那些想赚了大钱再大供养的人, 由于想等以后如何后再做的发心,让他们失掉了当下的机会,没有抓住当下的机缘闻修正法,没有尽当下的能力去利益众生。这样的发心中夹杂的是贪著的心念,正是这一念不正之发心把自己拖进了无休止的追逐奔劳之中,不但没有为弘法利生的事业布下功德,也赔上了自己宝贵的人生。
帮助别人并非一定要等到自己有了足够能力之后才去为之,助缘他人学佛也不一定需要颇具规模的道场,供养真正的佛菩萨更非只有富豪能做,只要我们能相应因缘尽心尽力,施以符合佛陀教戒之心行,就能建立真正的功德。
编辑:尉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