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难免经历伤害,嫉妒诽谤、造谣馋言、落井下石等,尤其当这些伤害来自信任之人时,常常就会让我们耿耿于怀、痛彻心扉。
二战期间,两支部队发生激战,有两名士兵与部队失去了联系。这两名士兵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、彼此不分,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小镇。
他们艰难跋涉,互相鼓励和安慰。十多天过去了,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。仅剩的一些干粮,背在年龄较小的那位士兵身上,也很明显难以支撑接下来的日子。
他们再一次遇到了对手部队,经过一番激战,两人巧妙地避开了对手。就在他们自以为安全的时候,只听一声枪响,走在前面的年轻士兵中了一枪,幸运的是仅仅肩膀受了伤。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过来,害怕得语无伦次,抱着伙伴痛哭不止。晚上,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,两眼直直的。他们都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,身边的食物也没有动。谁也不知道,他们那晚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。所幸第二天,部队找到了他们。
事隔30年,那位受伤的士兵说:“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,就是我的战友,他去年去世了。当年在他抱住我的时候,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,但是当晚我原谅了他。我知道他是想独自占有食物活下来,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。此后30年,我装着根本不知道这件事,也从不提及。战争太残酷了,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家。战争结束后,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。他在他母亲的遗像前跪下来,请求我的原谅。我没有让他说下去,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,我没有理由不原谅他。”
有时候,以德报怨说着似乎很简单,但大多数人际关系中,痛苦往往来自于身边最亲近和信任的人伤害了自己(事实上同等的伤害,我们会因为关系越亲近,在情绪上显得更难以承受而已)。真正的问题是,当意识聚焦于痛苦与怨恨时,自然就失去了向前看、拔出泥潭的力量。结果可能是让别人的一次过失,就把自己的心锁在了“牢笼”之中,整天愁眉紧锁,苦大仇深,甚至生不如死......甚至如此惩罚了自己一辈子!
想一想文中那年轻的士兵,他能够在当晚原谅、当晚放下,表面看起来是原谅别人,放下别人的错,其实更是放过了自己,解脱了自己的苦。这是将本来的恶因缘转换成了相续的善缘。
正如当代住世佛陀在很多因缘下所说的真谛,我们认真闻思,就会明白和体悟到,真正伤害你的,往往不是事情本身,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。当心念执着于此时,我们应该想一想,这一切难道不都是因果因缘的显现吗?我们遇到这些对境时,有对他人慈悲忍辱了吗?还有我见我执吗?还在无明烦恼报复嗔恨吗?如果不能原谅他人,不能依正见去关心,慈悲,爱惜,利益他人,反而处处被外境所牵,被无始无明的烦恼障业力捆缚,那怎么超越得了人生的业海汪洋呢?
文章来源:802学习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