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艺术网 好好学佛 “人性是否经得起随意考验?”的思考

“人性是否经得起随意考验?”的思考

一只瓷碗到底有多坚固,可能只有把它打碎的那一刻才会知道,那时它不再是瓷碗了,剩下的是满地残片。而人性也如同瓷碗一般,经不起考验和试探。

正如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所说:“世上有两件东西不能直视,一是太阳,二是人心。”

曾经有一对新婚夫妇,他们恩爱有加,如胶似漆。可妻子总是怀疑丈夫对自己的忠诚度,于是她就动员她的闺蜜去试探他的丈夫,以探丈夫的忠诚度。哪成想闺蜜与丈夫双坠爱河,以至于她不得不与丈夫分道扬镳。

有一位地位显赫的地产老板,他有一位忠诚努力的属下阿勇,跟随他多年,做事得力。于是他打算奖励阿勇一套住房,让阿勇在自己开发的区域选一套住房。阿勇很是欢喜,就选了一套130平米的大房。老板得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,他以为阿勇会选一套90平米以内的小房,老板认为阿勇有些贪心,就自己决定给阿勇一套90平米的小房。阿勇很是不满老板的做法,索性辞职不干了。

丹麦著名的医学家、诺贝尔得主——芬森,在众多的接班候选人中独选了哈里作为他的接班人,但是又担心哈里不能在枯燥的医学研究中不懈地坚守。芬森的助手乔治给了芬森一个建议:让芬森的好友出高薪聘请哈里,看哈里是否动心?芬森严厉地拒绝了乔治的建议,他说:“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俯瞰别人,也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,哈里出生于贫民窟,对金钱是极其渴望的。倘若我们要设置难题来考验他,一方面给他轻松高薪的工作,而另一方面希望他选择拒绝,这就要求他必须是‘圣人。”

后来哈里成为丹麦著名的医学家,当他得知芬森当年拒绝考验他的时候,他泪流满面地说:“若是当年恩师用巨大的利益做诱饵来评估我的人格,我肯定会掉入那个评估人格的陷阱里。我当时的实际状况是母亲患病住院需要治疗费,弟弟妹妹们需要我赚钱供他们读书,若是芬森恩师那样考验我的话,就不会成就现在的我了!”

是啊!凡夫非圣人,皆有弱点啊!如若我们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去试探夫妻感情、闺蜜情谊、朋友关系是否牢靠抑或是贪着与忠诚等等,那么得到的答案大多是“事与愿违”的结果。

以上第一则事例中,夫妻间若是能够彼此信任不无端猜疑,没有妻子请闺蜜去试探的“闹剧”,那对夫妻恐怕不会离婚。第二则事例中,老板既已发心奖励属下,就不应该执着面积的大小,不然他也不会失去得力的下属。而后一则事例中的芬森没有考验或试探哈里的心行,那是因为芬森深知人性的弱点,他以一种宽容大度的心态,来承担哈里在其未来事业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坚守的不确定性。所以芬森坚持说不能以圣人的标准去试探凡夫,后来哈里顺应师教,才成为丹麦著名的医学家。

站在凡夫的立场去试探或者是考验凡夫,其结果也是凡夫的结果。但从学佛修行的角度来看,我们应该以四无量心对待众生:愿一切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的因,愿一切众生永离诸苦及诸苦因,愿一切众生永具无苦之乐,种无苦的因,愿一切众生脱离贪嗔痴心住无执性空。

唯愿众生安好就是自己的喜乐,任何时候都把众生的利益放在首位,落实菩提心的真实行举,而不是去试探或考验众生。

正如六祖慧能大师所言:“思量一切善事,即生善行;思量一切恶事,即生恶行。”如果我们主观上设定不善的因缘去考验众生,那么往往引发出来的就是一个恶果,因为在设定考验中你本身就参与帮他种了这个恶因,所以你也要相应承担这个恶果。就如同你设计了这个陷阱,非要考验对方是否掉入这个陷阱,其结果是对方掉入陷阱你也随之被牵入其中,这正是因果不昧的道理。

南无羌佛在法音里教导众生:众生无始劫以来都是我们的父母,妻室儿女,互为眷属,我们应以大悲之心,菩提之行去利益他们。

因此我们不能用一种不净业的观想去设计,妄自猜度考验他人,而应想尽各种办法,培植他人增益善业福报的善缘善因;损减引发他人恶业苦果的恶缘苦因。

倘若我们能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大悲菩提,无执利他,必能使世界更加吉祥昌盛!

 

文:云喜馨荷


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严守戒律,常念礼拜南无观世音菩萨!!!恭诵受持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、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,一心持念《六字大明咒》、《大悲咒》,增益福慧,健康长寿,平安吉祥!


 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邮箱: hwysun09@163.com

请扫码关注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