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足宝顶山的这尊千手观音,充分利用了岩石空间,强调气势和真实:一手一态,千手千姿,造像面积达八十八平方米。看上去有如孔雀开屏,流光溢彩,美不胜收。
佛陀展五明之国画 一尘不染
这幅清芬四溢的荷花图,格调至高,其中隽永的艺术气息,耐人寻味的哲学内涵,令人叹为观止,高山仰止……
佛教故事_佛印与苏轼
佛印俗名谢瑞卿,上京赴举,常与苏轼诗酒同游,因假扮侍者随苏轼到大相国寺一瞻御容,被赐披剃为僧。为此苏轼常在语言之间,试探佛印还俗之意,谁知佛印心冷如冰,口坚如铁,全不见丝毫动摇。
工笔国画妙品 版纳风情
《版纳风情》是一幅典雅庄重的工笔画。作品以松动别致的笔调,生动微妙地刻画了榕树的枝干、树冠、根系以及盘根错节的疏密关系,画面中的巨大榕树铺天盖地,活化石般的古老根系,像连绵不断的血...
修行中的一点惭愧心得
初入佛门明白的第一个道理就是,学佛首先要学做人,做一个世间的好人,具备高尚的人格,才能进一步升华为圣格。连人都未做好,要超凡入圣,那是痴心妄想。
佛陀展五明之国画 一笔苍穹
一笔苍穹 抛香散射天外客,收墨来神尺寸间。一笔灵犀好精作,展卷招风不遗憾。
佛教故事_佛印禅师御前出家
佛印原是明悟禅师转世,根器不同,于御前披剃为僧,后来在相国寺翻经转藏,精通佛理,把功名富贵之想,化作清净无为之业。
佛陀说【世法哲言】之六 高楼之建首在筑基
佛陀《世法哲言》云:高楼之建首在筑基,依次而上,空中楼阁于世弗成,事业之就亦复如是,足踏其实,步无虚发,真知之具由然实鉴,具实者于高难而不畏其困,故攀之于高而在于实。
佛经中记载的对众生了了分明的境界_学佛分享
《妙法莲华经》“药草喻品第五”云,“唯有如来,知此众生种相体性,念何事,思何事,修何事,云何念,云何思,云何修,以何法念,以何法思,以何法修,以何法得何法。众生住于种种之地,唯有如...
大足石刻之观世音菩萨造像
大足北山,古名龙岗山,公元10世纪后期至12世纪中叶的宋代造像题材广泛,多达21种,尤以观世音菩萨造像最为突出,被誉为"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