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世班禅的寻访过程颇为波折,甚至差点儿认定错误,才终于在青海循化县迎回了真正的班禅——贡保才旦。
鬼就是灵魂吗?
由于学佛的缘故,朋友聚会时就经常会谈到“鬼”“灵魂”的话题。有一天,笔者的几位朋友又聚会谈到这个古老的话题时,来自昌乐县的周海燕,显得特别激动,……
两个故事看因果
种因必得果,因果是灭除不的,这是因果定律。但如果能发心学佛,按照佛陀教戒一点一滴行持,则可转换因果,乃至重罪轻报。
梅兰芳之父为何散尽千金?
所谓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,正如南无羌佛说法教导众生,要把佛法学好,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,首先都得成为一个具备善良本质的好人……
陆游与唐琬的悲剧,只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吗?
说起沈园,人们通常会想到陆游和唐琬那段流传千年的凄婉爱情故事。 唐琬与陆游,是文学史上不可不说的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。 由于两人志趣相近,婚后生活过得是情投意合,幸福美满。可在封建礼教的社会里,“女子无...
错过的站可返回,我执则是一条不归路
愚昧的女乘客刘某,执着于一己之私,非得要在无站之地下车,陷自己和他人于悲剧。固执的司机冉某执着于谁是谁非,非得争个我对你错,也把自己和他人送上了不归路。
如何面对怀才不遇?
日常中经常听到有人说别人如何不是,而自己又是如何的正确,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或是处处遭受委屈。这样的场景经常耳闻目睹。他们真的是因为“自古圣贤皆寂寞”吗?
这个初果罗汉为何遭到如此惨重的恶报?
我们经常会听说有的人修得很好,对人很善良,可突然又遭了恶报,比如遭遇车祸,大病来临了,痛不欲生啦,这究竟是什么原因?下面这个公案将会给您带来启迪。
若不追求学佛的真正目的,也会有受用吗?
闲聊时,一位同修说,他学佛不奢望了生脱死,今生只求做个好人就好了,了生脱死好像是太遥远的事情,恐怕难以圆成。 无独有偶,另一场合,又遇到一位女士,她说念佛只求心静,让自己心情愉快就好了,其他的不追求。...
苏轼一生坎坷多难,却坚持行善
功轼的一生,经常在行善。他任徐州知州时,遭遇大洪灾。他把住所建在危险的河堤上,扎根灾区,抗洪抢险。百姓和他凝心聚力,战胜灾情。